2019/03/29

[心得] 學術的高牆

Author | Jhou HJ


科學史上,許許多多的高人
信手捻來就是改變人類命運的研究
等待自己踏上這個舞台後
才發現研究是有多麼的困難
收集資料、整理資料、資料分析、論文撰寫
都有許許多多眉角
發現自己如剛出生的嬰兒般
啥都不會,一步一步努力到現在
終於在學術的高牆上刻上最細的一筆畫了
之後,要在更努力地刻下更深的痕跡
最後,感謝一路上幫忙的所有人了

2019/03/17

[心得] 回到原點

Figure: 省道公路原點


小時候常聽家人說
因為技術不好很多基礎科學或者建設
在台灣的發展有限
但技術的定義對我來說很模糊
到這次來參與醫學製圖的課程
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與別的團隊
差距如此的大
摸索統計也快兩年了
跟老師所教的範例相比
自己畫的圖真的是粗製濫造啊
不過很幸運這兩年的努力也沒有白費
以前當做role model在模仿的論文
剛好被老師拿來當範例
教我們如何畫出那些精美的圖
面對自己的不足
也只能勇敢的面對了


2019/03/15

檢查表:不犯錯的秘密武器 The Checklist Manifesto:避免犯錯!

Author | Jhou HJ






人生不同階段會面臨的不同的挑戰,但殊途同歸的是,要花費很大的心力去應(ㄈㄨ)付(ㄧㄢ)?學生時代是大大小小的考試 ,在社會打滾時,要求的是業績與處事玲瓏。那麼多的複雜任務,每次都要記得其中的蹊蹺,並不是很容易,除非非常的熟練。難道沒有一個好的方式可以幫助我們嗎?


2019/03/12

[心得] 站在器官移植前線 Last Night in the OR

Bud Shaw 創辦享譽國際的期刊<肝臟移植> (Liver Transplantation)

發表三百多篇的學術論文與五十幾篇的專書論文

對世界影響如此之大的人

願意在書中坦承自己在剛當外科醫師時候的迷茫

讓後輩對於茫茫醫海有更徹底的理解

其中有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


‘’即使最優秀的外科醫師也會犯錯,但我絕不能以此當作開罪的藉口。烏龍確實會發生,但錯誤還是在你。你必須做得更好,變得更精明、更謹慎。我希望有人能跟我開釋這些道理,因為我就是這般提醒自己的,但那種孤獨的感覺好恐怖。‘’
夜路漫漫,總有孤單寂寥時

但要相信白晝終究會到來

潛心修行直到那天吧

在生命的無限可能前面

醫師就是盡力做好自己的工作

在即將踏入一輩子的志業前

希望這本書能夠提醒未來某天灰心喪志的自己

這世界很大,還是有其他可能性的

2019/03/11

[心得] 結核病案例解析 Tuberculosis Case Illustrations




結核病每年在台灣有超過一萬以上的新案例
見實習時因確診困難或病人收入隔離病房導致難以追蹤
這本書從不同的角度分析結核病在診斷與治療上
彌補自己在照顧病人上的不足
此外,書中的案例追蹤詳實
讓我能從頭到尾學習病人的點點滴滴
認為十分的難能可貴
相當佩服前輩們的毅力

2019/03/10

[旅行-鐵馬一] 不去伯朗大道

Author | Jhou HJ

花東是台灣最後一片淨土
空氣比起西海岸真的非常好
在回程的最後一個景點
本來是想安排伯朗大道
看看傳說中的金城武樹
無奈一樣人滿為患
於是就換到關山環鎮親水自行車道

[心得] 鑑別診斷的迷思 How to build differential diagnosis?

鑑別診斷是在晨會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
但實際運用上
一直覺得缺乏一個系統性的方法
直到看多篇NEJM case report後
發現好的鑑別診斷是需要許多技巧的
以下就幫大家整理一些常見的技巧

1. 找到錨點 (Find an anchor point) [1]
例如用''意識改變''這個症狀當成一個錨點去做分析
晨會一被問到''意識改變''
如果還沒昏迷的醫學生
心中大概能反射出 AEIOU TIPS 這口訣來臆測病人的情況
話雖如此,但也不是所有症狀都能有相對應的口訣
故可能還是要有一些萬用的組套
如 VITMINS CDEFGH

備註1: 病人主述通常會有很多,找到合適的錨點還是需要練習的,這也是為何報告前,總是需要找資深的醫師討論一下,以免在報告時有太荒腔走調的看法。

備註2: 建議找更具有特異性的症狀來做錨點分析,會更容易接近答案


2. 奥卡姆剃刀 (Occam’s Razor) [2]
有時候鑑別診斷講了一大堆

卻無法有效排序的時候
建議可以利用奥卡姆剃刀法則
''Among competing hypotheses, favor the simplest one''
利用病歷上的資訊 (生物資訊, 症狀, 影像學, 血清學資料等)
去限縮可能的診斷
把最可能的診斷排序調前

備註1: 說起來簡單,但卻也是最難的一部分,腦海中要能夠利用病歷上的資料輔助排序,真的很吃經驗與背景知識,需要時間好好磨練。

3. 讓子彈飛一會兒
當設定好鑑別診斷後
理論上會給予相對應的治療
此時就要再觀察病人是否有好轉
此時若狀況持平甚至變差
就應重新評估病情
看是否要重新建立鑑別診斷

4. Saint's Triad的啟發 [2]
在老年化與更多細緻化診斷的年代
病人同時有急性與慢性診斷的機率會上升
此時考慮有多種診斷並存的可能性
能健全鑑別診斷系統

後記:如何在眾多醫療資訊中,如何找到資訊而不是雜訊,是身為醫師很重要的工作,共勉之。

Ref:
1. Sacks CA, Kilcoyne A, Wallace ZS, et al. Case 20-2018: A 64-Year-Old Man with Fever, Arthralgias, and Testicular Pain. N Engl J Med 2018; 378:2518-2529.
2. Hilliard AA, Weinberger SE, Tierney LM, et al. Occam's Razor versus Saint's Triad. N Engl J Med 2004; 350:599-603.